文章详情
医用红外热像仪对中医药疗效的评估研究
日期:2024-11-23 17:44
浏览次数:2599
摘要:
第 15卷第 5 期2006年 10月
激 光 生 物 学 报
ACTA LASER BIOLOGY SINICA
Vol. 15 No. 5
Oct. 2006
# 应用研究 #
采用红外热扫描成像系统进行复方寒凉中药热效应的研究*
李小梅1, 李续娥 1* , 孙桂波1, 曾常春2, 郭周义2, 郭宝江1
(1.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东广州 510631;
2.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 广东广州 510631)
摘要: 目的: 利用红外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了复方寒凉中药对大鼠全身不同部位热效应的影响。方法: 用知
母、石膏...
第 15卷第 5 期2006年 10月
激 光 生 物 学 报
ACTA LASER BIOLOGY SINICA
Vol. 15 No. 5
Oct. 2006
# 应用研究 #
采用红外热扫描成像系统进行复方寒凉中药热效应的研究*
李小梅1, 李续娥 1* , 孙桂波1, 曾常春2, 郭周义2, 郭宝江1
(1.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东广州 510631;
2.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 广东广州 510631)
摘要: 目的: 利用红外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了复方寒凉中药对大鼠全身不同部位热效应的影响。方法: 用知
母、石膏、龙胆草和黄柏制成水煎剂连续灌胃大鼠 3周, 用红外热扫描成像 ( therm al texture m aps, TTM ) 系统测定了给药前、给药后及停药 1周后大鼠全身各部位的温度变化情况。结果: 复方寒凉中药灌胃后, 大鼠的左前腋、右前腋、胸、上腹、中腹部温度明显降低, 其中左前腋、胸、上腹、中腹部温度较给药前差异具显著意义 ( P < 0. 05), 右前腋温度较给药前差异具极显著意义 (P < 0. 01)。停药 1 周后各部位温度仍维持较低水平, 其中胸、上腹、中腹部较给药前差异仍具显著意义 ( P < 0. 05), 左前腋、右前腋部较给药前差异具极显著意义 ( P < 0. 01)。大鼠左后腋、右后腋的温度在给药 3周后降低不明显, 但停药 1 周后的温度较给药前降低明显, 差异具显著意义 ( P < 0. 05)。大鼠头、颈部温度在给药后及停药 1周后均较给药前无明显改变。对照组大鼠三次实验测定的全身不同部位温度无明显改变。结论: 复方寒凉中药可降低大鼠全身多个部位的温度, 降低程度依部位不同而异。
关键词: 红外热扫描成像系统; 复方寒凉中药; 热效应
中图分类号: R 282. 3; TN2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7146( 2006) 0520515205
******
中药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功能之气, 反映了**对人体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 是从**作用于机体后所产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药效性质。事实上, 中药的寒、热、温、凉特性亦是物质热效应的反映, 中药作用于机体后必有细胞代谢水平的能量变化, 前人研究中证实了寒凉药与温热药对健康人或实验动物的体温机能有不同的影响 [ 1 ] , 但未能探索
受试机体全身细胞的热代谢变化。红外热扫描成像
( TTM)系统可集红外采集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为一体, 通过扫描接受机体全身细胞代谢中产生的热辐射, 从而分析细胞代谢水平的能量变化特点和规律 [ 2] 。本实验以知母、石膏、龙胆草、黄柏制成的复方寒凉水煎剂灌胃大鼠, 用 TTM 仪检测给药前后大鼠全身不同部位的温度值, 初步阐述了中药四性的热效应情况。
1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红外热扫描成像 ( thermal texture maps, TTM ) 系统为贝亿集团 2003 年生产, 型号为 TH ERMOTO2 MOGRAPHY SYSTEM TSI- 21。该仪器可接受受试
体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热辐射微量变化, 运用分析系统进行处理, 以不同色彩显示身体热辐射状况,并用**的数值显示温度值 (**到 0. 05 e ) [ 2] 。
1. 2 复方寒凉**制剂
知母、石膏、龙胆草、黄柏 (均购自广州寿生堂大药房, 由广州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用植物教研室鉴定 )按 1 B 5 B 2 B 1 B 1的比例 [ 3] , 制成 100 % 水煎剂。
1. 3 动物及其处理
雄性 SPF 级 SD 系大鼠 40只, 体重 180 g /只 h
220 g/只, 2月 h 3月龄, 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
中心提供 [合格证号: SCXK (粤 ) 200320001 号总第
6088号 ], 按体重随机平分成给药组和对照组 2组。给药组每日每只灌胃 100 % 复方寒凉中药煎剂 4 mL, 连续灌胃 3周。对照组大鼠灌胃等次数等量蒸馏水。
1. 4 温度测定
于灌胃前、灌胃 3周后、停药 1周后测定大鼠全身不同部位的温度, 共三次, 室温控制在 26 e 。测定前用乙醚短时麻醉大鼠, 再将其仰面固定在木制台板上, 置于 TTM 系统的扫描仪前扫描, 使其在显示屏上成像。所有个体测定完毕后, 从图像上读取各部位的温度值。考虑到受试大鼠的个体大小及所选部位的代表性, 本实验只读取了头、颈、左前腋、右前腋、左后腋、右后腋、胸、上腹、中腹部的温度值。
1. 5 统计
采用 Duncan氏新复极差检验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
对照组和给药组大鼠身体九个部位的温度变化见表 1(大鼠 TTM 图像见附图 )。可以看到, 对照组大鼠九个部位温度值在给药前、给药 3周后及停药 1 周后无明显差异 (表中以相同小写字母表示 ), 可见灌胃蒸馏水对大鼠全身体温未造成明显影响。给药组温度变化因全身部位而异, 头、颈部温度在灌药前后均无明显变化, 分别为 32. 64 e h 32. 87 e 、 31. 96 e h 32. 29 e 。给药 3周后, 左前腋、胸、上腹、中腹部温度较前分别降低 0. 68 e 、0. 73 e 、0. 65e 、 0. 70 e , 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表中以不同小写字母表示 ), 而右前腋给药后的温度则较给药前降低 0. 93 e , 前后差异达到极显著意义 ( 表中以不同大写字母表示 )。停药 1周后大鼠的右前腋、左前腋、胸、上腹、中腹部温度仍维持较低水平, 与给药 3周******